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以青春脚步丈量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学校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9-10 作者: 来源: 团委 点击: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学校启动202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立足“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育人目标,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线,组织城建学子结合专业深入乡村和基层,将专业实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深度融合,在祖国大地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高位统筹强部署凝心聚力启新程

学校党委将本次实践活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国强在启动仪式上作动员讲话。他强调:“要引导青年学子在田间地头读懂‘中国之治’,在城乡巨变中感悟思想伟力,让专业实践成为最生动的思政课堂”。各系部党总支书记、专业指导教师与青年学子同赴实践一线,构建起“党委领导、团委统筹、系部联动、师生共进”的立体化实践育人格局。

                      

                        五十团队践初心五千学子显担当

活动覆盖全省16个地市,组建50支特色实践团队,参与学生近5000人,形成“传统村落保护”“绿色建筑技术推广”“智慧乡村规划”“红色物业评价”等7大实践方向。城乡规划专业乡村建设评价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奔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泰安市东平县开展乡村建设评价现场调研,结合2024年度乡村建设问题清单对老湖镇、戴庙镇、商老庄乡的3乡镇10村的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核验,让农民群众对乡村建设成果可感可及;建筑工程系“黄河安澜·智慧守护”志愿服务队先后走访济南槐荫河务局、东营河口河务局及聊城位山灌区,深入调研黄河流域聊城、济南、东营段的河堤险工、引黄闸运行、防汛备防石储备及其完好情况,为流域安全提供数据支撑;工程管理系“齐鲁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累计走访调研12个地市300余个小区。活动期间,师生共完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00余篇,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20余项,相关成果获地方政府采纳6项。


                       知行合一育新人实践赋能显成效

本次实践创新构建“三维育人”模式:在专业实践中锤炼技能,生态保护与环境工程系生态修复专业团队对高青县现有耕地及新增耕地展开土壤调查,同步检测引黄灌区水质及空气质量,全面剖析当地农业生态,并对土壤保持,新增耕地调查标准提出实用性解决方案,获得高青县农业局的高度评价;在基层服务中厚植情怀,“匠心助农”实践团队探索的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模式获得省级主管部门认可推广;在思政浸润中坚定信念,通过重走红色交通线、寻访非遗传承人等活动,打造“移动的红色课堂”。“匠心助农”实践团队、“生态黄河,碳路青年”实践调研团队、黄河安澜·智慧守护——防汛备防石科技巡查与绿色材料研发志愿服务队被评为2025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形成广泛社会影响。

                     长效机制筑根基青春建功向未来

校团委将建立“实践成果转化清单”,遴选10个优秀案例纳入专业案例库,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与专业认证深度融合。下一步,学校将围绕“双碳目标”、城市更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重点打造“乡村建设观察站”等实践平台,争取与各地市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计划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开展创新性实践项目,让更多青年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过程中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专业能力的实战检验,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城建学子用脚步丈量齐鲁大地,以专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用青春智慧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蓬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