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传统村落 致力活化利用 赋能乡村振兴——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获第十九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特等奖
10月31日至11月3日,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联合主办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校学生团队撰写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古村蝶变: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路径创新研究——基于山东沂水县12个村落3年跟踪调查及社会实验》获主体赛全国特等奖。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主要检验参赛作品的创新性、技术性和应用价值,是对高校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创新氛围、学生素质、组织协调能力、政策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方位综合考量,是全国大学生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顶级赛事。特等奖为“大挑”赛事最高奖,意味全国高校顶尖水平,因而主要由985、211院校学生团队摘取,高职院校很少触及,普通本科院校也少有染指。本届“大挑”,来自全国高校1283支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组成的团队参赛,94项参赛作品获主体赛全国特等奖,其中仅有2项由高职院校(另外1所是长江职业学院)选送。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首次跻身“大挑”国赛便荣获特等奖,背后是该校专业建设的支撑、政策理解的到位、产教融合的深入,是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团队走街入户的访谈、细致入微的耕耘、长达三年的坚守。2023年3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该校,选择一个县市或一个乡镇,用3-5年时间开展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深度调研。该校将任务交与夏鸣晓、鲁闻君、王园园3位年轻教师。3位教师从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工程管理系、市政与设备工程系、建筑经济管理系,遴选出学建筑设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供热通风与空调、电子商务专业的王梦龙、冯湛熠、袁洪旭、郭家源、刘晓静、张雨晴、杜浩淼、邱安琪等8名学生,组成项目团队,二十多次到沂水县,深入8个乡镇56个村庄开展深度调研


夏鸣晓老师曾被抽调参与省住建厅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了解进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每次调研之前,他都根据工作需要,商请该校从事城乡规划、工程测量、古建工程、建筑修复、水电安装、装饰装修、建筑节能、市政工程、园林工程、工程造价以及市场营销、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软件开发等专业或课程教学的教师,为学生临时补课。有时,还抽调上述专业的学生参加调研和现场相关工作,团队人数最多时达到30多人。项目团队选取其中的夏蔚镇王庄村、云头峪村和院东头镇桃棵子村等12个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进行重点调研,以引入现代生活设施、恢复村落传统风貌为基点,与当时正在夏蔚镇从事农村环境治理的山东华辰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密切合作,争取镇政府、村委会、村民的支持与配合,有序推动活化利用。该校对项目也高度重视,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国强带领该校室内外设计装修专家张福栋、建筑节能专家周楠楠、电商与营销专家张辉、3名指导教师和团队学生,专程到沂水县夏蔚镇、院东头镇相关村庄调研并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团队师生倾注满腔热情投入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2023、2024、2025三年暑假,每年在沂水工作的时间都在一个月以上,住在村里,吃在农家,干在街巷、院落和田间地头。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耕耘结硕果。团队撰写的《古村蝶变》调查报告,以详实的第一手数据、严谨的学术分析、富有创造性的实践路径,系统回答了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等中央大政方针和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两难”困局。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建厅厅长王玉志评价,这篇报告技术路线运用恰当,调查研究认真细致,问题分析符合实际,所采取的活化利用方式比较综合,基本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统一,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2025年10月8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刊载了该报记者王者采写的长篇报道《沂河灵秀处 古村展新颜——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第一个案例就是“王庄村,鱼鳞瓦下新故事”,提到“改造过程中,王庄村聘请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的专家团队进行设计论证”。


11月4日中午,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为载誉归来的项目团队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欢迎仪式,党委书记殷涛带领党委全体委员、校办主任、团委书记、参赛学生所在教学系主任和党总支书记,共同迎接团队凯旋,并为参赛师生献花。另外,该校团队在第十九届“大挑”省赛阶段获特等奖2项(含沂水传统村落项目)、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展现了较强的科研实力。
(通讯员包玥晗江娌娜)